2018旅遊產業的狀況感覺就是淡季更淡而旺季只能持平,有的營收甚至還下滑,不過還是有掛牌上櫃的,也有幾家公司拿到創投的資金融資,現在剛跨入2019,旅遊產業整體會比2018好嗎? 而又會有那些趨勢呢?
一、旅遊消費趨勢
在2017年觀光局統計團體行與自由行包車推薦的比例已經來到了35%:65%,廉價航空除了讓選擇自由行包車推薦的人再提升外,購買決策的速度也變得更快,而消費混搭的模式也開始出現,例如訂廉價航空
機場接送的人可能也會吃米其林餐廳及住五星級飯店。根據Google Research的調查,57%的消費者認為旅遊品牌應該根據個人喜好或過去的行為來遞送資訊給他們。同樣的研究也證實,如果旅遊品牌可以幫消費者客製化旅遊體驗,有36%可能會為他們的服務支付更多費用。另外旅遊新聞網站Skift研究發現,35%的旅行者會在目的地旅遊時使用手機預訂旅行或活動,而市場調查公司Phocuswright發現有38%的預訂是在旅行前一天或兩天進行的。
二、旅遊體驗趨勢
Skift Research的2018年美國富裕旅行者調查顯示,67%的富裕旅行者寧願花錢購買當地體驗活動,而不是去住更好的酒店,而千禧世代的族群更加想沉浸在旅遊當地文化
包車旅遊中,他們想做當地人做的事情,吃當地人吃的東西,並追求一生一次的獨特體驗,還有目的地的步行遊覽也是主要體驗之一,可以與其他旅行者交流並從目的地專家了解在地所有問題,另外美國千禧旅行報告指出將有25%的千禧世代在未來12到24個月內獨自旅行。
三、旅遊科技趨勢
旅遊與活動軟體商Trekksoft指出,手機預訂自由行包車推薦的比例在2017年至2018年之間增加從51.5%增加到56.7%,在2018年桌機預訂收入從73.2%降至65.8%,在台灣雖然在查詢旅遊資訊或比價時並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使用手機,而要做最後決策時會轉往桌機,不過這個情況也會因手機介面的優化而提高手機預訂比例。聊天機器人Chatbot的應用在這一兩年也是很夯,但要做到可以幫助客戶解決問題的就必須要有大量的資料及深度機器學習,AI人工智慧也是,雖然目前在旅遊產業的應用還不多,但未來針對旅遊規劃及精準推薦等等的部份,AI一定是關鍵的技術,另外區塊鏈技術將在未來五到十年內首先主導B2B,同時逐漸面向並進一步影響消費者,並有可能改變網際網路的發展。
四、旅遊合作趨勢
目前光在台灣的旅行社就有3000多家,而其他相關旅遊產業也相對競爭,所以建立獨特的品牌知名度是非常重要的,針對本身的優勢及商品來產出相關的內容,並透過經營社群自媒體與包裝議題讓大眾新聞媒體擴散出去,再結合與相關分眾媒體合作行銷,找到精準的消費族群。根據資策會調查顯示,平均每位台灣民眾擁有四個社群媒體帳號,深受Facebook、Instagram等社群平台及即時通訊軟體的影響,而Skyscanner的「2018 亞太地區旅遊趨勢報告」調查也發現「口碑分享」及「社群媒體」已逐漸成為亞太旅客的旅遊驅動力,其中意見領袖KOL(Key Opinion Leader)更是會影響到消費者的決策參考。另外政府也積極推動「設計翻轉、地方創生」計畫,透過地域、產業與優秀人才的多元結合,以設計手法加值運用,並可帶動產業發展及地方文化提升,這部份可讓旅遊新創更能專注的發展,而旅遊業者將可與在地新創商家合作,共同推展台灣觀光產業。